夏朝传说第四百四十五章
夏朝传说第四百四十五章,某些大臣早就感觉到桀和关龙逄在治理朝政上,意见相左,但是因为矛盾没有揭开,只能装聋作哑,现在看见两个人在朝堂上公然对峙,都吃了一惊,从情感上,多数人倾向桀,认为桀要统一华夏没有错,某些诸侯长时间背离朝廷的确不应该。如果说,过去这样做情有可原,但是现在的大王还是比较清明的,他们还要闹独立,就是对朝廷的不敬,应该受到惩罚。如果朝廷没有力量惩罚,那就没有办法了,就像发惠在世的时候,攻打丽州,最后大败亏输,那是实力不济,但是今天的朝廷已今非昔比,桀本身文武全才为什么还要容忍叛逆者?
爱国的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心理,何况大臣们都是在为朝廷工作的人,爱国情绪更多一些,是正常的,因此他们更希望国家强大,朝廷强盛,如果容忍诸侯背离而不受惩罚,只能说明朝廷软弱,因此桀的做法是让他们高兴的,他们希望拥有一个充满霸气,而不是懦弱胆小的君王,希望大王亲率大军,给叛逆者雷霆般的重击,让他们知道,背叛朝廷的下场。
另外一些人是倾向关龙逄的,这些人做官年头多,见识广博,老成持重,他们反对战争的理由和关龙逄差不多。认为朝廷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,有了兴旺的迹象,这个时候应该默默耕耘,积累资本,让朝廷的家底厚实一些,让主动归附朝廷的诸侯多一些,到内外形势都对朝廷有利,那个时候,背叛朝廷的诸侯就算有,也是个别的,处置他们就容易了,现在远不到时候,冒险出兵,就是胜利了也没有多大收益,只会损失朝廷钱粮,失败了后果严重,可能葬送这几年创下的大好基业,让朝廷的兴盛昙花一现。
前事不忘后事之师,发惠攻打丽州的教训并不遥远,不是战争的失败,发惠能够一蹶不振?最后自甘堕落,才导致发惠在大部分时间里,浑浑噩噩,民不聊生,经济凋敝,政治**,如果这个时候被外邦攻打,可能不堪一击,因此,战争是个危险的游戏,能够远离,还是不要靠近的好。
两派官员,两种不同的思维,就像桀和关龙逄思维不同一样,当然谁也不可能说服谁,如此一来朝堂就变成了斗鸡场,你方唱吧我登场,热闹是热闹了,却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,最后是终古出现,争论才偃旗息鼓了,这不是说终古的权利大过丞相和大王,但是他有个特殊权利:观察天象,对上天有评判的权利。终古告诉大臣和桀,观察天象,本年度不易于动刀兵。桀虽然骄横,自负,对上天还是敬畏的。
散朝之后,桀因为没有达到目的,看见许多大臣反对打仗,心理自然是闷闷不乐,赵梁看出了桀的心思,就对桀说:“大王,这件事并没有失败,大王只要一步步走好,照样可以完成心愿。”
“你有好办法?”桀像似弱水的人看见了稻草,有了精神,通过今天朝堂的争论,他更想通过战争方式震慑大臣,如果能够率领大军,镇服了诸侯,那个时候,自己在民众和大臣中的威望就会直线上升,关龙逄失去了和他叫板的资格,朝廷也就真正地回到自己手里,那个时候的大王是不再接受约束的,是个真正地大王。
“大王照旧给诸侯下帖子,让他们来参加祭祀,过后,只要把不来的诸侯纪录下来就行,然后选择适当时机,大王悄悄带兵围剿,最后只要仗打赢了,谁都没有话说。”
“悄悄带兵?你是不是在做梦?军队出动朝廷大臣会不知道?”桀撇撇嘴,嘲笑地说。打仗的时候,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这是普通士兵都知道的道理。
“如果是发动大型战争,需要朝廷总体动员,朝廷上下当然知道,可是朝廷只是出动部分兵力,例如,一两千士兵,军营里自备的粮草够用了,那个时候大王派个将军去剿匪,随后大王悄悄离去,估计朝廷大臣还没有反应过来,大王就胜利凯旋了。等到大军打了胜仗,灭了某个诸侯,大家还会说什么?”
赵梁笑嘻嘻地说,为自己想出的高招而得意,因为他知道,对于陷入困境的桀来说,不管白猫黑毛,能够抓住老鼠就是好猫,桀肯定会听自己的话。
果然,桀笑了,开心地笑,因为这些小伎俩,他是不可能想出来的,而赵梁这个能力却是超人的,每每会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解救自己,看来当初把赵梁拽出军营,留在身边,是慧眼识英了。
“好,就按你说的办。目标孤已经有了,就是丽州,丽州肯定不会来人,借口是现成的,他们的当家人姜亮早就死了,现在是小儿子牧族当家,机会不错。”
赵梁也感觉选择丽州不错,一,胜了可以给先王复仇,二,可以告诉大臣,父王没有做到的事情桀做到了,三,告诉诸侯,只要反对朝廷,虽远必诛,算是一举三得。
“大王,主意是不错,目标也合适,就是道路太远,大王带的士兵不足,恐怕危险。当年先王带的士兵是丽州的三四倍之多,还是马失前蹄了。”
“你说的没有错,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,情况不同了。再说打仗的战略战术你是不懂的,孤却是大行家。”桀说完大笑起来,因为他想好了怎么对付丽州。
“臣的确不知道,还请大王明示。”赵梁讨好地问,他知道桀喜欢炫耀,自己就要做最乖的听众,让桀开心。
“先王出征的大环境不好,当时反对朝廷的诸侯比现在多多了,他们在暗地里支持丽州,诸侯姜亮在丽州深耕多年,深孚众望,民众都愿意为他去死,一个城池有这样的人物,就有了灵魂,有了定海神针,何况他们还有外援,先王安得不败?这是从战略上说。战术上先王也犯了错误,大队兵马未动,丽州就得到了消息,提前就做好了准备,而先王的人马兵临城下,如果能够快速拿下城池,当然不算失策,但是没有拿下来,数万大军面临粮草短缺,气候变冷等不利局面。屯兵坚城之下,久攻不克是兵家大忌,人心肯定涣散,兵无战心是一定的,这样的战争怎么取胜,何况朝廷内部还有内奸提供情报,最后运送物资车队被毁,造成狼狈撤退,结果在开始就奠定了,因为先王不懂战术。现在和那时候有很大不同。姜亮没有了,丽州的魂魄散了,如今丽州再被围困,孤相信,用不了多久,他们就会投降。”说到后面的话,桀脸上露出轻蔑之色,似乎胜利已经在篮子里了,俯首就可以拾得。
“大王最多能够带两千人马,如何围城?”赵梁不解了,他知道丽州城池很大,城门就有四个,城内常驻人口接近十万。
“谁告诉你孤要围城了?”桀反问地说,随后笑了,知道赵梁被自己后面的话弄懵了。理解出现了偏差。“围城是战争中最笨的打法,如果兵贵神速,根本就不用围城,当然,做到这一点,保密工作重要。”
桀说到这打住了,不想就这个题目往下说,说的越多,泄密的可能性就越大,虽然赵梁不可能主动泄密,但是谁能够保证,他在和家人的闲谈中,不会泄密。这件事如何操作,到目前为止,只能自己一个人知道。虽然远途奔袭很难保守秘密,但是桀已经有了办法,只是这个办法不能够告诉赵梁。因此桀就转换了话题问:“对今天朝堂的争论,你有什么想法?”
“臣觉得,拥护大王的人超过了拥护丞相。”赵梁的恭维中隐藏着恶毒的挑拨,故意把桀和关龙逄分成两个阵营,当然,话里面也含有讨好桀的意思。
桀听见赵梁这样说,皱着眉头没有接话,虽然有时候他对关龙逄不满意,但是黑白还是知道的,关龙逄一心为了朝廷,他清楚。但是也有反感,他认为赵梁之所以要这样说,证明他对自己忠心,其实他心理明白,今天朝堂上,之所以支持他提议的官员多,是因为他没有掩饰要收拾叛逆诸侯的想法。他们是因为这个支持他的。作为臣民,希望大王强势,这是出于本能,谈不上是感情依附。
“丞相的说法虽然不合孤的意思,但是也是在为朝廷着想,毕竟有过前车之鉴,丞相谨慎是有道理的。”桀说。
“大王心胸开阔,臣没有大王的雅量,所以不会这样去想问题。臣只是觉得,大王就是大王,一国之主,说什么都是对的,做臣子的对大王就该无条件地忠诚。丞相倚老卖老,公然在朝堂上和大王唱对台戏,有辱大王的声望,所以臣觉得丞相过分了。”赵梁说。一方面,他心理的确是这样以为的,另外一方面,关龙逄看不上他的阿谀奉承,两个人平时少接触,但是,只要赵梁事情做不好,关龙逄不会因为他是桀的宠臣就对他网开一面,因此他在心理嫉恨关龙逄。
“丞相或许是老了,思维跟不上了,但是丞相没有拉帮结伙的念头,更不会用打压孤来抬高自己的声望,这点你要分开,不要怀疑丞相的人品。”桀严肃地说,这个时候的桀,黑白是能够分清的,不像后来的桀神魂颠倒,是非不分。
“大王教训的是,臣记住了。”赵梁看见桀来真的,明白现在还憾不动关龙逄在桀心理的地位,必须忍耐,不要招致桀的反感。
“这就对了。”看见赵梁飞快地认错,桀感觉舒服,觉得赵梁这个优点比关龙逄强多了,关龙逄或许是真的老了,固执,偏执,拒绝认错。生活过于单一,好像生活中,除了工作就没有其它事情可做,桀正处在男人精力,体力旺盛的时候,当然有很多嗜好。例如他喜欢打猎,因为每一次到猎场上,就是他尽情挥洒,大显身手的好时机。别人喜欢猎获小动物,温顺一点的动物,他正好相反,专门去找熊貔虎豹一类的猛兽猎取,因为只有猎获了它们,才会感觉雄性激素释放出来了。
“去郊区打猎。”桀最后对赵梁说。
四
确定了攻打丽州的方案,桀就秘密准备起来,首先派了密探去丽州,了解丽州现在的情况,当密探回来报告完丽州的情况后,桀感觉老天爷在暗助自己。
原来,姜亮死后,丽州内部陷入了争夺权力的纷争,按照侯爵继承人的顺序,应该是大公子牧簇做继承人,论功劳牧簇的功劳也最大。但是姜亮的小儿子牧图更有心机,他联合了其余的几个兄弟,最后还把拥有相当话语权的鲍席子拉了过去,最后打败了牧簇,夺得了爵位,成为丽州新的主人。
牧簇的失败主要是性格,因为性格过于直爽,得罪人的同时,也结交了不少下属,因此,虽然穆图坐上了当家人的主位,牧簇的部下并不心服,因此,双方势力还在暗中较劲。牧簇虽然被关了起来,但是穆图因为忌惮牧簇的手下,并不敢把牧簇杀掉,因为牧簇的手下武官居多,有功夫的军官不少,牧图怕在没有收复这些人的时候,冒冒失失地杀掉了牧簇,惹怒了牧簇手下,自己的生命可能保不住。只是这样一来,等于给牧簇手下军官留下了希望,他们觉得只要牧簇活着,就有翻盘的可能。
上层权利集团这种内斗是最容易伤筋动骨的,丽州的正经事没有人管了,军队也变成了散沙,因为很多军官并不愿意听从穆图指派的军官统帅,如此一来,丽州的城防就如同虚设了。
在桀看来,面对这样一个丽州,根本就不需要带两千兵马,有一千人偷袭,就可以拿下丽州。军队只要能够进城,胜利就到手了,因此他想好了如何偷袭丽州的办法,行动就等着秋祭完成之后。桀离开军营,就把精力用在了秋祭的大事中,在关龙逄的有力配合下,秋祭工作进展顺利,凡是送到信的诸侯,多数人表示会前来参加,有的诸侯自己不能够前来,也会派儿子到京城,公开表示拒绝的,只有丽州一家,当然,委婉拒绝的还有几家,但是数目和朝廷预见的少了很多。
最让桀没有想到的,商候主癸不但亲自到来,还带来了继承人汤,商候这些年虽然没有树旗造反,但是在发惠执政的时期,有很多商邑要造反的传言,据说在丽州被困的时候,他还召集部分诸侯暗助丽州,这件事虽然查无实据,最后不了了之,但是按照无风不起浪的说法,商候不会干净。在自己登上王位的头些年,商候对于朝廷一向是带答不理的,现在居然屈尊俯就来参加秋祭,他的出现,对于诸侯群体的影响是巨大的,这说明主癸惧怕了朝廷的实力,怕了他桀,想规规矩矩地做朝廷的臣子了。因此当关龙逄提醒桀,一定要对主癸热情款待,给予高规格礼遇的时候,桀点头应允了。
桀猜对了一半,主癸之所以在自己风烛残年带着汤来到京城参加秋祭,主要的原因是,桀这些年一直在军营训练军队的消息的确让他害怕,因为早有情报送来,主癸知道桀本身武艺超群,是个难得的战将,而且做人手段狠辣,聪明非常,这样集魔鬼和天使与一身的人是最让人恐惧的,商地靠近京城,如果朝廷认定商候要造反,剿灭他们是可能的,因为这些年在桀和关龙逄的治理下,朝廷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变,此刻和朝廷翻脸,无异于自投罗网。另外一个原因,是想趁诸侯相会的时候,把汤介绍他们认识,为后来谋大事做铺垫。
主癸明白自己来日无多,商地未来的发展壮大要靠汤了,对于这个儿子,他是抱着极大期盼的,因此希望他在诸侯中留下印象,甚至建立关系。当然,主癸这个用心别人不可能知道,因为他连汤也没有明说。商候统治的地盘,由开始只有一个乡镇那么大,发展到今天占地七十里的大诸侯,是历代祖先不断创业的结果,尤其到了主癸主政的时候,夏朝的糜烂腐朽呈现出根深蒂固的状态,作为有雄心抱负,眼光独特的主癸哪里会看不出来,虽然自己因为年龄,身体的原因,不可能完成推翻夏朝的宏愿,但是他认为,自己的儿子汤更为出色,说不定在他手里可以完成自己的宏愿,因此要在各个方面给汤加以引导,创造条件,主癸这样的心思,桀是不可能知道的。
桀为了显示朝廷的强大,富裕,从国库中拿出了大笔的银子,为诸侯到来修建临时住所,在京城内扩建酒肆,歌舞楼台,为了让诸侯们享受,让他们感受京城的富饶,和关龙逄发生了争执。因为在关龙逄看来,奢靡是亡国的象征,诸侯中不乏眼光独到的人才,被他们看见其中的虚胖,反为不美,但是桀还是独自做主,就这样办了。果然,到来的诸侯对于这次京城之行,很多人是满意的,他们感觉桀热情,感觉朝廷恢复了不少元气。当然,像主癸这样的诸侯则看出了另外一番内容,对桀的恐惧减少了不少。因为他不仅带着汤去了这些地方,还私自走访了大街小巷,看见贫穷的居所仍旧多多。
秋祭完成后,送走了诸侯,桀开始准备要做的事情了,因为他的手里掌握了没有参加秋祭的诸侯名单,这些人就是他未来要征服的对象,当然桀的首选目标还是丽州。桀在朝廷数万大军中,精选了一千名甲士,派个勇武的,叫其的军官进行训练。当诸侯离开后,桀就以出城剿匪的名义,让其带着这部分人马出城,走出京城管理范围之后,这部分人马分成三队,每队士兵只有三百多人,如此一来不会引起路过的州县注意。这些士兵不带辎重,走到哪里就吃住到哪里,当然是公平的买卖,没有骚扰当地民众,也就没有引起混乱。而桀也借口出外狩猎,带着一百名王宫侍卫队士兵出了京城,约定在靠近丽州城池的地方会面。
那么丽州就没有发现他们的行踪?当桀的军队走进丽州候管理的地界被发现了,斥候也把消息报告给了牧图,只是当牧图听说朝廷的军队一共只有一千多人,猜不透官军的来意,因为就以军队的数量来说,一千人的部队想围攻高大的丽州城池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但是朝廷军队远道而来,不应该是来旅游的,牧图就召集臣僚询问朝廷军队的企图,包括鲍席子在内的,所有官员都不认为桀的军队是来攻打丽州的,他们感觉桀是来恫吓的,因此并没有在意,只是把部队召集到了一起,命令带兵的主将飞翼准备迎战,条件是,朝廷军队攻城略地,或者逼近丽州城池,就给予他们颜色看看,如果他们没有动作,负责监视,而不主动发动攻击。
牧图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,第一是他不知道朝廷军队的真正意图,第二不想和朝廷进行正面冲突,虽然到今天为止,丽州还是在高举反旗,也没有派人去京城参加秋祭,反对朝廷的态度仍旧坚决,但是牧图明白,今天的丽州不同于父亲在时的丽州了,因为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,元气大伤,尤其对于江湖人士的伤害最大,许多江湖豪侠看见这样的情景之后,纷纷离去,这同时打击了丽州民众的信心。如果此刻惹怒朝廷,朝廷派大军围剿,丽州很可能会失去,人心散了,队伍不好带了,尤其是最能干的大哥牧簇还被软禁,防御力量的主心骨也没有了,在这样的情况下,和朝廷撕破脸开战,当然不是正确的选择,因此只能下达偏中性的指令。
但是很快地,桀带着一百名侍卫队士兵出现在南门外,告诉他们归降朝廷,否则,格杀勿论。牧图听说桀的士兵只有百人,却叫嚣让丽州投降,感觉受到了侮辱,说明桀根本没有把他这个丽州的新主人放在眼里。要知道,发惠当年攻打丽州的时候,足足带了两万多士兵。如此看来,对方不是来打仗的,是来羞辱自己的。尽管鲍席子怀疑这里有诈,提议紧闭城门,不和对方交战,牧图还是把飞翼派了出去,他认为,自己刚刚就任侯爵,威望不足以服众,如果这个时候再表现胆怯,以后谁会听自己号令。鲍席子之所以建议紧闭城门,不与朝廷军队交战,不是怕打不过朝廷军队,而是觉得,桀本身就是烫手的山芋,即使打胜了,能够把桀怎么样?杀了?抓起来?不管哪一种做法,都会惹怒朝廷,到时候朝廷真的发来大军,丽州很难打赢。别说牧图的本事,威望和姜亮没有可比性,就是朝廷现在的军队,比发惠做大王时的军队强大多了,因为这些年朝廷在励精图治,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变,而且朝廷中还有关龙逄这样的大臣。真打起来,那会儿他们就进退不能,非常难受。这样的道理按说牧图是能够听懂的,但是被气昏了头的他,硬是没有听从鲍席子的劝告,把大将军飞翼派了出去。
飞翼带着一千多士兵从南门杀出,很快和桀相遇了。说老实话,飞翼没有把桀放在眼里。第一,他曾经是牧簇的副将,武功在四大天王之上,在丽州,仅逊色于牧簇。第二,他带来的士兵是桀的士兵十倍。第三,他背靠丽州城,城里还有几千士兵,从哪个方面来说,桀都不应该是对手,因此就对桀说:“大王千里迢迢来到丽州何为?难道是活腻了,要过一过俘虏的生活?”
桀冷笑地说:“本王到此,不下马归附,难道要做本王的剑下之鬼?”
飞翼听见这话,懒得回话,就命令手下的大将出去,将桀生擒过来,他之所以强调生擒,一方面是不愿意杀死桀,毕竟桀的身份是大王,另一个原因是羞辱桀,让朝廷知道,丽州不是朝廷可以随便轻视的城池,他飞翼不是可以被人羞辱的。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他手下的大将手中的熟铜棍刚刚抡起,就像箭簇一样飞到了半空中,原来是被桀的天龙剑给砸飞了。随后大将就被桀一脚踢到在地,被桀的士兵捆绑起来。
飞翼吃了一惊,两个人过招太快,他根本就没有看清楚桀使用的什么招数,自己人就成为俘虏了,当然只有呆若木鸡的分了。
“飞将军,该你送死了。”桀嘲笑地说,脚步上前垮了一步。
飞翼虽然也有点胆怯,他没有看见武功如此高强的大王,但是也不能不出战,他是这只部队的主帅,如果他胆怯逃走,士兵就会落荒而逃。
